10月22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对乌兹别克斯坦汽车市场考察拉开序幕,考察团由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邢海涛带队,一行24人将在乌兹别克斯坦展开为期4天的深度考察交流。

10月24日下午,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与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汽车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乌汽车行业交流会在塔什干顺利召开。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邢海涛,商会副会长、江苏长菱集团董事长张慕钢,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宋磊以及中乌两国汽车行业代表近30余人欢聚一堂,围绕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进出口政策、中亚汽车市场潜力、中国企业海外落地痛点等核心议题深入研讨,为推动中乌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搭建桥梁、注入新动能。

乌兹别克斯坦中国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宋磊在会议现场分享了乌兹别克斯坦市场相关数据。2025 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在乌兹别克斯坦销量达2.88万台,同比实现显著增长;其中9月单月销量突破7800辆,环比增幅达21%,市场需求持续释放。比亚迪、奇瑞等品牌已跻身当地销量前五,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升。更关键的是,市场结构性空白显著:作为中亚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千人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现有汽车后市场以小门店为主,缺乏标准化连锁服务体系,这为中国经销商复制国内成熟的 “销售 + 售后” 模式提供了空间。此外,年轻消费群体占比高、中产阶级规模扩大,对智能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远高于传统市场。
同时,中乌间成熟的陆运通道为经销业务提供物流支撑。北线霍尔果斯与南线喀什两条线路均配套保税仓与监管仓,为批量车辆周转创造条件。
本次交流中,大家普遍反映乌兹别克斯坦汽车市场虽然潜力巨大,落地运营也将面临着多重挑战。
首先获客与人力的双重压力。当地线上以Meta旗下本地短视频平台为主,线上获客成本成为最突出的运营痛点,且运营人员短缺,导致单店营销成本显著高于国内。其次,乌兹别克斯坦当地税务系统实行预交税制度,且流程完备、罚款力度大。这种“严监管”模式对企业合规能力构成考验——若缺乏本地化法务支撑,易因流程疏漏触发处罚。再次,尽管当前新能源政策友好,但中亚国家政策调整节奏较快,且欧盟反补贴调查等外部因素可能间接影响区域贸易环境。此外,国内改装车出口收紧、新能源补贴聚焦本土等政策,也对出口+本地销售的模式形成约束。
交流会上,大家还对当地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当地银行贷款难度大,而融资租赁等替代方案尚未成熟。汽车经销的资金密集属性与当地金融环境形成矛盾,这对经销商的现金流构成一定的考验。

政策动态引关注:国内去库存与海外市场规范并行
商会邢海涛秘书长在交流发言中重点提及国内外政策趋势,直指当前行业核心矛盾。一是防止“内卷外溢”,保障海外市场理性竞争;二是二手车出口潜力值得关注,但仍需警惕政策稳定性与产业链配套问题。邢海涛强调,在国家加强出口政策管理、推动汽车行业做大做强的背景下,商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中乌两国企业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既帮助国内企业解决去库存、海外落地难题,也助力国外经销商拓展合作渠道,共同挖掘中亚市场机遇。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开拓乌兹别克斯坦及中亚市场,需重点把握三大方向:一是深耕本地化运营,优化获客成本结构,善用运用本地短视频平台,提升营销转化效率;二是密切关注国内外政策动态,尤其是新能源、二手车、改装车出口相关政策调整,提前做好合规预案;三是依托商会等平台加强产业链协同,整合物流、清关、金融资源,共同降低出海风险。此次交流会的召开,不仅为中乌企业搭建了直接对话的桥梁,更将推动两国汽车产业在政策对接、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方面迈向更深层次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