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商会
  • 商会动态
  • 商会会员
  • 分支机构
  • 人民调解
  • 党建专栏
  • 诚信建设
  • 证书查询
  • 人才培训
  • 数据中心

商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商会动态>商会资讯

商会发布 | 2025年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21 08:27

周期性销量回落 多部门规范智驾

2025年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不含进口)上险数据分析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 新能源汽车分会)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相同。核心CPI环比由平转涨,上涨0.2%;同比上涨0.5%,涨幅保持稳定。其中,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4.6%和3.4%,降幅均有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价格同比降幅均收窄0.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虽然国际输入性因素对部分行业价格产生一定下拉影响,但我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部分领域价格呈现积极变化。 

image.png

近五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月度走势图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1月至4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0.8%,是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3%和46.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2.7%。在出口方面,今年1月至4月,我国汽车出口达到193.7万辆,同比增长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4.2万辆,同比增长52.6%。 

image.png

13个月周期乘用车销量走势对比图

4月,全国乘用车总计销售167.5909万辆(不含进口),环比下降9.82%,同比增长11.41%,2025年已累计销售663.3229万辆。

其中,燃油车销售79.8849万辆,环比下降9.94%,同比下降3.34%,2025年已累计销售341.3171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7.746万辆,环比下降10.17%,同比增长29.37%,2025年已累计销售322.0058万辆。4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为52.36%。

 image.png

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不同能源车型占比图

 4月,纯电动车型销售55.5304万辆,环比下降14.04%,同比增长34.39%;插电混动车型及增程式车型共销售32.2156万辆,环比下降2.59%,同比增长21.54%。

 image.png

2025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过万车企排行榜

随着外部环境的剧烈复杂变化,国家促内需消费的核心增长主要是私家车消费。国家和地方的促消费政策、主机厂厂补加码、金融支持、车展等线下活动等利好作用持续显现。4月本就是传统的汽车消费淡季,销量虽有下滑,但国内车市走势总体平稳。由于前一段时期发生多起涉及智驾辅助的交通事故典型案例,工信部等多个监管部门也对智驾、隐藏式门把手等存在争议的配置,明文进行了规范和纠偏。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倡议规范驾驶辅助宣传,避免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强化安全责任。各个车企也积极响应,重新规范了智能辅助驾驶的范围和宣传话术。我们相信这是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路径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规范措施有利于车企和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来认识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安全应用和客观认知。 

image.png

2025年4月销量过万新能源车型排行榜

 4月,比亚迪共计销售26.1396万辆,环比下降7.23%,2025年已累计销售94.3807万辆。其主销车型销量为:

车型

销量(辆)

海鸥

33434

秦L(DM-i)

16835

秦Plus(DM-i)

15044

宋Pro(DM-i)

14355

海豹06(DM-i)

14080

元Plus

12416

宋L(DM-i)

10453

宋Plus(DM-i)

10100

秦Plus

9822

海豚

9385

元UP 

9176

海狮05

8949

腾势D9(DM-i)

8149

秦L

7883

宋Plus

7876

汉(DM-i)

6981

唐(DM-i)

6338

驱逐舰05(DM-i)

5201

方程豹 豹5(DM-i)

4704

海豹06 GT

4547

腾势N9(DM-i)

4501

汉

4417

夏(DM-i)

3787

唐L(DM-i)

3490

海狮05(DM-i)

3304

海狮07

3248

方程豹 钛3

2734

汉L

2101

海豹(DM-i)

2006

方程豹 豹8(DM-i)

1860

宋L

1754

唐L

1720

汉L(DM-i)

1409

海豹

965

腾势D9

871

腾势Z9 GT(DM-i)

327

仰望 U8(RE)

109

近期,比亚迪旗下腾势、方程豹两大高端品牌的公关团队进行重大架构调整。调整后,两个品牌的公关团队平级移至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最高负责人为现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比亚迪汽车业务主要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新技术研究院负责车型研发设计,产品交由王朝网、海洋网、腾势、方程豹、仰望销售事业部来负责营销,而此次调整,则意味着比亚迪将给予两大品牌更多的资源支持,希望打造更强的品牌力,旨在集中资源,提升品牌力。

image.png

比亚迪各子品牌车系热销车型

在比亚迪旗下,腾势定位为全品类豪华品牌,方程豹则主打豪华越野,两者被寄予销量增长的厚望,但实际上两大品牌的表现并不十分理想,腾势产品众多,但高度依赖腾势D9,方程豹主打越野市场也是竞争激烈,比亚迪希望通过强化品牌形象,在淘汰赛中占据先机。整体来说,不管是腾势还是方程豹,在当下市场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反映出两大品牌在高端化形象塑造上的难题。在品牌定位方面,虽然腾势主打豪华、舒适与智能,方程豹强调专业、个性与越野能力,但在消费者心中,其品牌形象仍不够鲜明,与传统豪华品牌和其他新势力高端品牌相比,缺乏独特的品牌标签。在传播策略上,以往各自为战的公关模式未能有效整合资源,使得品牌核心价值无法精准、广泛地传递给目标受众,导致品牌在市场中的声量不足,难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从长远来看,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统一管理下的公关团队能够更精准地传达品牌理念,将腾势和方程豹独特的品牌价值深深植入消费者心中。通过策划一系列具有高端品质和独特风格的品牌活动,提升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改变消费者对比亚迪品牌的固有认知。

 image.png

极氪 7X

吉利集团(自主)新能源板块4月销售10.1767万辆,环比下降10.75%,2025年已累计销售38.1404万辆。其主销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星愿

35558

熊猫Mini

12958

银河E5

6853

银河L6  (PH)

5345

极氪7X

4424

领克Z20

3796

极氪007

3540

银河L7 (PH)

3515

领克08 (PH)

3089

极氪001

2268

银河E8

2235

曹操60

2013

领克07 (PH)

1706

极氪009

1457

几何G6

1073

领克Z10

728

领克900 (PH)

518

极氪X

410

领克06 (PH)

331

领克09 (PH)

274

极氪MIX

119

近日,吉利汽车(0175.HK)发布公告称,已向极氪提交了非约束性报价函,提议对极氪进行私有化,收购其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股份以及美国存托股票。吉利汽车表示,此举意在推动公司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长期价值。 

image.png

2024年5月10日 极氪汽车在纽交所上市 

成立于2021年3月的极氪作为全新智能纯电汽车品牌,主要从事研发、销售极氪品牌旗下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及其他部件及提供相关服务。2024年5月10日,成立仅三年的极氪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ZK”,创下新能源汽车史上最快IPO记录。距离极氪分拆上市仅一年时间,吉利汽车便又提议对极氪进行私有化退市。其中原因林林总总,但迟迟未能实现盈利,或许才是吉利汽车选择私有化的重要考量。过去几年,极氪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极氪持续增收,但并不增利。与此同时,公司的亏损规模不断扩大,短短三年时间累计净亏损超200亿元。分拆上市后,极氪的亏损局面并未得到扭转。根据极氪发布的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极氪总收入较上年增加46.9%至759.127亿元,亏损规模同比虽有所收窄,但仍净亏损57.906亿元。同时也有观点认为,极氪美股退市不是终点,而是吉利可能在为未来运作铺路。此次私有化,也被视为吉利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一次豪赌。极氪作为吉利汽车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承载着吉利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希望。吉利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吉利汽车内部文件)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加速主导市场的浪潮下,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很难找到未被完全开发的增量市场。在产品陷入同质化,技术迭代趋于放缓,汽车公司博弈的重心不仅是技术领先和产品定义,更重要的是成本比拼和价格竞争。吉利曾凭借多元化布局积累的众多品牌与车系,反而逐渐显露出资源分散的弊端。所以,极氪私有化,绝非简简单单的“回来”,而是为了进一步落实《台州宣言》,聚焦汽车主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品牌协同的重要步骤,强化吉利汽车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image.png

特斯拉坚持其视觉处理方案

特斯拉(中国)4月销售2.9499万辆,环比下降59%,2025年已累计销售16.455万辆。

车型

销量(辆)

Model Y

20505

Model 3

8994

5月4日,特斯拉官方微博发文称:坚持视觉处理方案,让人人买得起安全智能的产品。特斯拉称,特斯拉视觉处理方案和端到端神经网络,以及数十亿真实世界数据样本训练,实现多场景、更安全的智能驾驶路径。这一言论又掀起了新一轮关于摄像头与激光雷达之间的技术应用之争。截止2025年4月底,全市场有交付量的激光雷达配置车型已近百款,相比上一年度翻了一倍。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仅用摄像头的“纯视觉派”,还是采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派”,这场分歧的本质,是技术理念、成本逻辑与市场策略的三重博弈。今年4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通过其社交平台宣布,特斯拉即将推出基于纯人工智能技术的“通用型全自动驾驶(FSD)解决方案”,该方案仅依赖车辆摄像头与特斯拉自研AI芯片的协同运作。而以华为、理想、小鹏汽车为代表的企业是激光雷达的坚定拥护者,则坚持自身的观点,未来走向L3、L4级自动驾驶时,汽车必须配备激光雷达。马斯克多次形容,激光雷达是“昂贵的拐杖”。当然,成本无疑也是特斯拉坚持纯视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斯拉通过数十亿英里真实路况数据训练的神经网络,已能模拟人类视觉的“脑补”能力。通过取消雷达,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的硬件成本降低,这为其在全球市场打出“价格屠刀”提供了空间。而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也在成本方面面临挑战。虽然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从万元级降至千元级,但其仍然难以向中低端车型普及。数据显示,20万元以下车型搭载激光雷达的交付量占比不足10%,表现低于预期。另外,多传感器融合带来的算力需求暴增,对车载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

特斯拉与国内车企的路线分歧,本质是“算法驱动”与“硬件驱动”的哲学之争。特斯拉押注于通过海量数据训练出“全能算法”,最终实现“无雷达”的纯视觉自动驾驶;而国内车企则选择用硬件堆砌安全冗余,通过多传感器互补应对复杂场景。从市场反馈看,两种路线各有拥趸。特斯拉FSD在北美市场渗透率超30%,但在国内却因‘水土不服’遭遇质疑。这反映出纯视觉方案短期内在应对中国特有交通规则与驾驶习惯时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image.png

全新智已L6 中控台

4月,上汽集团(自主)新能源板块销售6.7875万辆,环比下降21.34%,2025年已累计销售26.2174万辆。其主销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宏光MINI EV

28761

缤果(Plus)

13950

五菱之光

3203

荣威D7(PH)

2761

智已LS6

2741

星光S (PH)

1522

悦也(Plus)

1460

星光

1364

星光(PH)

1024

智已L6

961

云海

799

5月13日,全新智己L6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Max、Max+、Pro Max和Ultra四个版本车型,限时售价为20.49万元--26.49万元。在发布会现场,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宣布,全新智己L6自从4月18日开启预售以来,预售订单已经突破3万辆。新车既是2024款智己L6的升级迭代,更是基于用户思维的又一次破圈。作为上汽集团、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共同孕育的科技结晶,智己汽车甫一诞生就带着“三螺旋”的创新基因。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架构,让全新智己L6的研发轨迹呈现出独特的进化路径:既不是传统车企的“工程导向”,也不是新势力的“互联网思维”,而是开创性地构建起“用户场景-技术开发-产品迭代”的闭环体系。2025款智己L6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灵蜥数字底盘2.0,转弯半径媲美微型车,爆胎稳定系统同级唯一,15分钟补能610km,防晒天幕紫外线隔绝率达99.99%,誓要改写20万级纯电轿车市场格局。对于全新智己L6的预期,智己汽车CMO李微萌曾表示,全新智己L6目标是在20-30万中国新势力品牌纯电轿车中“保三争二”。虽然李微萌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数字,但是按照“20-30万中国新势力品牌纯电轿车”这一限定范围的目标来计算,全新智己L6的销量如果想要“争二”月销量需要保持在月销5000辆左右的水平。面对小鹏P7+、小米SU7、极氪001等竞争车型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挑战。随着2月底新款LS6剧院版上市和全新L6上市后,目前智己已经完成了上半年的所有出牌。在下半年增程产品落地之前,将会由这两款产品承担起智己销量。 

image.png

 阿维塔 06

  长安汽车(自主)新能源板块4月销量5.585万辆,环比下降6.31%,2025年已累计销售19.3629万辆。其主销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Lumin

12002

深蓝S05

7470

深蓝S07(RE)

4559

启源A07

3718

长安UNI-Z(PH)

2863

启源Q07(PH)

2360

启源Q05(PH)

2344

阿维塔07(RE)

1704

阿维塔07

1670

启源A05(PH)

1579

睿行M60

1460

深蓝L07(RE)

1428

阿维塔06 

1260

深蓝SL03

1237

深蓝S07

1227

阿维塔06(RE)

1161

启源A07(RE)

1072

深蓝L07

1046

深蓝G318

891

阿维塔12

735

阿维塔12(RE)

702

深蓝SL03(RE)

417

4月19日,阿维塔旗下第四款车型--阿维塔06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上市价格区间为20.99万--27.99万元。活动现场,朱华荣首次以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和引望副董事长的双重身份登台,并重申了阿维塔成立的背景及名字由来。“很多人问我阿维塔为什么要取个外国名字,其实这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安为德’的谐音,是100%的中国身、中国心、中国魂。”朱华荣在发布会上重申了长安汽车在高端品牌塑造的心路历程与态度,他认为,燃油车时代长安的技术实力还不足以支持消费者选择长安牌BBA。但随着智能电动时代的到来,长安看到了走向高端化的希望。作为阿维塔旗下第四款车型,阿维塔06便是阿维塔完善产品多元化布局的一环。按照规划,明年阿维塔还将推出一款中大型五座SUV,到2030年,阿维塔共将推出17款全新产品,覆盖轿车、SUV、MPV、跑车等在内的多维产品矩阵。而作为承托产品塑造的重点,朱华荣则表示,创新合作是阿维塔产品走向高端的基石。他称,“华为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宁德时代盘式底盘等领先行业技术,都将第一时间在阿维塔上率先搭载。” 

image.png

广汽传褀 向往S7

广汽集团(自主)新能源板块4月销售2.4569万辆,环比下降26.92%,2025年已累计销售10.1119万辆。其主要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AionY(Plus)

7024

Aion RT

4547

AionS(Plus)

4267

Aion UT

4155

AionV(Plus)

2976

传褀S7(PH)

1821

传褀E8(PH)

1364

昊铂HT

679

AionS Max

446

传褀E9(PH)

386

传褀ES9(PH)

118

昊铂HL

78

向往M8(PH)

62

5月14日,广汽集团宣布,正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推进研发体系的重构,从而实现2027年自主品牌200万辆的销售目标。在新的组织架构下,整车开发院、平台技术院、造型设计院以及产品本部均被提升为一级部门,并直接由广汽集团管理。广汽集团强调,这一新模式将强化产品本部的“用户研究”职能,为研发部门提供洞察市场的“眼睛”,从而从研发源头提升车型的市场成功率。通过改革,广汽集团大研发体系构建了“洞察-需求-开发-交付”的端到端开发流程,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创造价值,强化自主品牌体系化创新能力。未来在国内市场,广汽以“爆款必胜”战略构建产品矩阵。除了今年已上市的广汽昊铂HL、以及广汽埃安UT外,接下来的三年内,广汽自主品牌还计划推出16款全新及中改车型,保持每季度1-2款新车的投放节奏。在售车型将逐步由17款增至32款,覆盖6万--30万元主流价格区间,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针对头部细分市场,昊铂、传祺、埃安三大品牌形成协同效应:昊铂HL以27.98万元起售价挑战传统豪华品牌;传祺向往S7通过“油电同智”战略抢占15万--20万元市场;埃安UT以增程式动力解决续航焦虑,目标成为家庭用户首选。广汽集团寄托于通过导入IPD产品组合管理方法,将全部车型进行分级管理,聚焦资源打造明星车型。同时,推动营销传播、渠道服务等全方位资源配套升级,增加用户触点,提升用户体验。

image.png

两辆风云A9L以相对120km/h速度正面对撞试验 

奇瑞汽车新能源板块4月销售3.642万辆,环比下降17.88%,2025年已累计销售15.374万辆。其主销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风云T9(PH)

4155

智界R7

3456

icar V23

3357

山海T2(PH)

2395

QQ冰淇淋

2256

星纪元ES(RE)

2092

风云A8(PH)

1700

智界R7(RE)

1633

小蚂蚁

1494

山海T1(PH)

1286

icar 03

1206

星纪元ET(RE)

1153

山海L7(PH)

1143

icar 03T

821

瑞虎9(PH)

815

凯翼拾月

719

山海L9(PH)

635

智界S7

576

凯翼昆仑(PH)

572

瑶光(PH)

468

江豚E5

355

风云T10(PH)

230

5月13日,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在芜湖奇瑞碰撞安全试验室盛大召开。本次安全之夜是奇瑞汽车继智能之夜、混动之夜之后的第三场“技术之夜”。最新安全技术成果的发布,让这位“理工男”以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技术,诠释安全的内涵。在芜湖碰撞安全试验室里,风云A9L玩了波“安全铁人三项”:先泡进400mm深的水里,接着以40km/h时速、40mm重叠量硬钢底盘刮底,最后以55km/h时速撞向中心柱。测完结果:电池包没漏液、绝缘值全部正常,连车门都能轻松打开。接下来是“双车对撞”:两台车以相对120km/h速度正面硬钢,按理说这种级别的碰撞堪比电影里的车祸现场,但风云A9L的A/B/C柱并未发生变形,乘员舱依旧十分完整。碰撞结束后,现场可以看到气囊瞬间弹开,安全带卡扣不卡壳,车门单手就能推开,连油箱也并未发生任何泄漏。除了现场激烈的碰撞测试以外,奇瑞还进行了长达5个小时的多场景碰撞试验直播,奇瑞通过镜头让诸多网友直观地感受到奇瑞在车辆安全上的用心。

image.png

奇瑞风云A9L 

此外,活动现场奇瑞汽车还正式宣布,将内部代号E01的车型正式更名为风云A9L。同时,奇瑞内部代号E05的全新车型正式命名为奇瑞风云A9。在此前的上海车展期间,奇瑞汽车宣布风云A9L(车展时期命名为风云A9)正式开启小订,并推出限量5千辆的创始人版。新车小订10天订单就超过了5千辆,盲定35天订单量超过了5万台。而在当晚的活动现场,奇瑞官方宣布,风云A9L创始版限量增发1万辆。奇瑞风云A9则是此前车展上亮相的E05概念车的量产版车型,预计新车整体设计会基本延续概念车的设计风格。车身尺寸方面,本次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长度为4930mm,轴距为2928mm,新车将于2025年年底接受用户体验,2026年初开启交付。 

image.png 

长城汽车新能源板块4月销售2.2422万辆,环比增长1.65%,2025年已累计销售7.9694万辆。其主要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哈弗猛龙(PH)

4636

蓝山(PH)

3921

坦克500(PH)

2858

坦克300(PH)

2744

坦克400(PH)

2642

枭龙Max(PH)

2097

欧拉好猫

1730

高山(PH)

682

坦克700(PH)

469

二代大狗(PH)

345

摩卡(PH)

188

5月13日,以“开启MPV家庭新时代”为主题的魏牌全新高山上市发布会举行。此次发布会正式推出全新高山8 / 9两款车型,通过打造“有品位的家、舒适的家、安全的家、智能的家、健康的家”五大价值场景,重新界定了家庭MPV行业标准。此外,发布会正式公布了全新高山8 / 9最终售价,其中,全新高山8官方指导价30.98万元,全新高山9官方指导价35.38万元。基于三孩政策普及所带来的人口结构变化,以及我国多代同堂的普遍现状和用户生活方式升级,一辆符合多代家庭幸福出行的MPV是市场所需。全新高山正是长城汽车通过深入调研3000多个家庭,在精准捕捉到用户对“全员舒适、全场景安全、健康品质”的核心诉求后,历时4年投入5亿元研发新能源专属平台,打造的首款真正为家庭设计的豪华MPV。全新高山的出现,打破了家庭出行的选择局限,并以1/3百万级标杆车型的价格,为中国大家庭提供“不妥协、不委屈”的高品质出行体验,开启了MPV家庭新时代。发布会伊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便直击当下MPV市场痛点,针对如今MPV市场重商用轻家用的现象表示:“MPV已经正式进入家庭时代,MPV要走进更多的中国家庭。”并强调:“我们要打造一款全面、均衡、无死角,能够满足一家人出行需求的好车。”魏总的表态,预示着中高端MPV将成为长城汽车继成功打造坦克系列车型后的下一个重点战略方向。


image.png

2025年4月新势力品牌及与传统品牌销量对比图 

4月,理想汽车共销售3.4783万辆,环比下降4.32% ,2025年已累计销售12.7909万辆。其主要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L6(RE)

17509

L7(RE)

7983

L8(RE)

5361

L9(RE)

3766

MEGA

164

4月26日,理想汽车宣布,理想L6自去年4月18日上市以来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会上,理想L6智能焕新版车型正式发布,作为理想当前销量支柱,L6系列的改款策略堪称精准。最新发布的L6智能焕新版在维持24.98万-27.98万元原价基础上,新增车身配色并升级智驾系统。此次改款进一步强化了其在25万元级新能源SUV市场的“性价比标杆”地位。


image.png


5月7日,理想汽车正式开启 "理想 AI Talk 第二季" 主题活动,重磅推出理想VLA司机大模型,并以 "从动物进化到人类" 为核心主题。活动现场,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发表深度演讲,不仅阐述了对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前沿思考,还围绕VLA司机大模型的功能价值、训练体系构建及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解读。此外,李想还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对创业方法论和个人成长路径的独到见解,为行业发展与个人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李想将AI工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信息工具、辅助工具和生产工具。他指出,当前大多数AI应用仅停留在信息工具阶段,提供的信息往往冗余且价值有限。辅助工具阶段,AI能够提升效率,但仍需人类介入。而未来,当AI进化为生产工具时,将能够独立承担专业任务,大幅提升效率与质量。判断智能体是否真正智能,关键就在于其能否成为生产工具。面对AI的发展,李想认为,在AI面前所有的人性都应被保留,无论好坏,因为一切人性都是文化、生命、性格、能力的特质,也是人类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image.png

问界汽车 M8 

AITO问界汽车4月共销售2.1138万辆,环比增长63.8%,2025年已累计销售6.6943万辆。其主要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M9(RE)

9174

M7(RE)

4146

M5(RE)

3621

M8(RE)

2114

M9

1362

M5

721

问界汽车在2025年前四个月的市场表现差强人意,除了问界M9偶尔实现月销过万后,问界M5、问界M7前四个月都无缘月销过万,尤其是问界M7,从去年9月份就出现了逐月下滑的趋势。今年4月份,问界推出了旗下的第四款车型问界M8。问界M8共有Max、Max+和Ultra三个版本,均提供五座和六座,售价区间为35.98万--44.98万元,填补了M7和M9之间的空白。从车身规格来看,介于问界M7和问界M9之间的问界M8,定位是大型SUV,该车采用的是1.5T+双电机组成的增程系统,提供了CLTC纯电续航里程201公里和310公里的车型可供选择,既支持快充也支持对外放电。问界M8的车长为5190mm,轴距达到了3105mm,座椅布局为五座和六座,这样的车身尺寸足以保证了车内空间的宽松性。在时下看颜值消费的汽车市场中,问界M8的外观设计更像是M9的兄弟,算是中规中矩。虽然说问界M8的售价并不低,但其配置等方面也比较厚道,所以说,问界M8的综合实力也是不可小觑的。作为腾势N9、领克900、理想L9等车型的竞争对手,问界M8上市当月销售2114辆的市场表现来看,还并不抢眼。5月8日,鸿蒙智行官宣,全新问界M8上市22天大定突破7万辆,创下鸿蒙智行全系车型最快大定记录。这也预示着,全新问界M8将在5月市场中取得突破。


image.png

乐道品牌第二款车型 L90


蔚来汽车4月销售2.4972万辆,环比增长56.92%,2025年已累计销售6.9665万辆。其主要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ES6

6954

ET5T

6118

乐道L60

4565

EC6

2489

ET5

2065

ET9

837

萤火虫

752

ES8

562

ET7

447

EC7

180

5月9日,蔚来汽车发布内部公告,旗下乐道品牌和萤火虫品牌组织部门架构进行调整,整合进入蔚来体系,涉及乐道品牌产品研发、用户服务、车型营销等部门,以及萤火虫事业部。其中,乐道品牌是此次调整的重中之重。在蔚来发展历程中,一直致力于提升销量,以实现规模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在蔚来的规划中,2025年实现销量翻番是一个重要目标,而乐道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蔚来的销量构成来看,乐道汽车的销量提升对于整体销量的增长有着直接且关键的影响。2024年蔚来全年共交付新车22万余辆,其中乐道品牌交付新车2万余辆。虽然在当年的占比相对不算高,但从增长潜力和战略布局来看,乐道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现实是,乐道汽车的表现并不理想,近几个月更是持续低迷,月均交付量不足5000辆,与此前既定的2万辆目标存在巨大的差距,也给蔚来的销量增长计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蔚来创始人李斌曾明确表示,单独依靠蔚来主品牌难以实现销量翻番,乐道的表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按照规划,如果乐道能够在2025年平均每月交付2万辆,那么一年就能贡献20多万辆的销量,这对于蔚来实现44万辆的年销量目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支撑。如果乐道不能尽快扭转销量下滑的趋势,持续低迷,蔚来想要实现2025年销量翻番的目标将变得极为困难,这不仅会影响到蔚来在市场中的地位,还有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资金状况产生连锁反应,阻碍蔚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和深耕。换句话说,蔚来公司原本的乐道事业部和萤火虫事业部将不再作为相对独立的事业部,而是被深度整合至蔚来各业务集群,合并精简重叠职能。蔚来正在经历一场从品牌架构到组织基因的深度改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加速三个品牌的资源协同。其背后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创始人李斌对达成“2025年四季度盈利”目标的背水一战。 

image.png

2026款 零跑C10 

零跑汽车4月销售3.2582万辆,环比增长6.67%,2025年已累计销售10.6062万辆。其主销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C10

6597

B10

6297

C11

5920

T03

4681

C16(RE)

2485

C16

2161

C10(RE)

1859

C11(RE)

1589

C01

749

C01(RE)

244

5月15日, 2026款零跑C10正式上市,新车推出纯电与增程双动力5款车型,售价为12.28万--14.28万元,并推出四项终身免费质保及至高19780元上市礼包。2026款零跑C10以“技术平权”打破配置壁垒,将激光雷达、800V 高压平台等高端配置带入14万级市场,重新定义家用SUV价值标杆。作为零跑LEAP 3.5技术架构首款落地车型,2026款零跑C10打破高端配置溢价规则。纯电版搭载同级唯一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CLTC续航达605km,16分钟快充30%-80%。增程版实现1190km综合续航,纯电续航210km,CLTC低荷电油耗仅5.1L/100km。零跑C10上市14个月以来,凭借其高性价比和全球爆款基因,在国内外市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全球累计交付超过10万辆,助力品牌销量爬坡。2025年1至4月零跑汽车海外出口销量超1.36万辆,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第一名。其在国内市场方面也一直处于新势力品牌销量前列,后市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image.png

小米汽车 YU7


4月份,小米汽车销售2.8554万辆,环比下降2.32%,2025年已累计销售10.4552万辆。

车型

销量(辆)

SU7

26269

SU7 Ultra

2285

5月19日,小米汽车官宣,将于5月22日发布小米汽车首款SUV小米YU7。去年底,小米汽车曾发布消息称,小米汽车第二款车型为SUV,定名为“小米YU7”,市场预计售价在30万--40万元之间。上市后将与特斯拉Model Y竞争。今年3月28日,雷军正式宣布小米YU7的中文读音为“小米御7”,寓意“陆地战车,御风而行”。工信部官网显示,该车型规格为4999/1996/1600mm,轴距3000mm,五座布局,最高车速253km/h;为纯电动车型,采用宁德时代三元锂离子电池;ABS型号:ESP10,为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生产;驱动电机峰值功率:220kW/288kW。此前在2024年最后一天,雷军曾在小米汽车工厂进行跨年直播,并在直播中定下“2025年要实现30万辆新车交付”的目标,而后在年度财报会议上,雷军又将这一目标提升至35万辆。雷军之所以有勇气将销量提升至35万辆,主要增量来自于即将发布的小米YU7。交强险上险数据显示,今年1-4月,小米SU7累计销量为10.4552万辆。按照35万辆的年度目标计算,小米汽车前4月的目标完成率接近30%。由于小米SU7上市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市场热度正趋于走低。因此,小米汽车的年度任务能否达成,还是要看YU7的产品力能否一炮打响。

 image.png

新款小鹏P7外观图


小鹏汽车4月共销售3.0418万辆,环比下降5%,2025年累计销售12.0352万辆。其中主要车型销量如下:

车型

销量(辆)

M03

13303

P7+

6753

G6

5878

G9

2667

X9

1603

P7

135

P5

70

5月15日,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微博发文宣布,小鹏P7将迎来大改款,“这不是一款概念车,我们做的只是把它从未来带到现在”。随后,又公开了新款小鹏P7外观图。他称,全新的小鹏P7历经上千版设计方案,“可能是我们有史以来情感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小鹏MONA M03大获成功,让小鹏汽车暂时摆脱了销量困境,但小鹏还是想让主力车型售价维持在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全新小鹏P7如果能够得到用户认可,那么它不但能够让小鹏的销量再上一层楼,也能够提升整个品牌的定位。在产品规划上,小鹏汽车计划今年推出多款新车和年度改款车型,包括首次推出的超级电动版本的新车型,几乎每个季度都有重磅新品和改款。5月20日,小鹏 新车MONA M03 Max车型正式亮相,并将于本月启动交付。这款 Max 版车型为 MONA M03 产品线中的顶配车型,CLTC 续航里程为 580 公里,指导价格为15.58万元,具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作为新势力中主打科技智能的品牌,小鹏的智能化技术是行业聚焦的重点。但我们同样注意到,小鹏P7+与MONA系列均主打年轻市场,存在定位重叠风险。此外,其AI底盘技术虽具创新性,但实际路况适应能力尚未经过大规模验证,还要再观察市场的反馈。 

image.png

2025上海国际车展 捷途汽车展台 

2025上海国际车展于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圆满闭幕。本届车展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01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海外观众来自97个国家和地区,达6.3万人次,其中海外经销商超1.2万人次;有1.4万余名中外媒体工作者竞相报道车展盛况。本届上海车展展期首次延至“五一”假期,与文旅商体展联动设立的“车展专享消费券”累计访问观众达8万人次。除了高人气,本届车展首发新车数量也节节攀升。据主办方介绍,本届上海车展共展出车辆1366辆,有163辆新车系现场首发,较上届大幅提高。此外,本届上海车展展出面积超36万平方米,展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走过40个年头,上海车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级车展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汽车行业最高水平的首发地和首秀场。这场展会不仅集中展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活力,更勾勒出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可以看到,在首发新车数量大幅增加的背后,是中国车企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引领。本届上海车展颇多首发新车备受关注,包括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的新版智己L6、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的蔚来乐道L90、奥迪全新电动品牌AUDI的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MG首款方盒子Cyber X、极氪首款豪华旗舰SUV极氪9X、雷克萨斯全新ES……。据主办方统计,今年展出车辆中新能源车占比已超七成,而上届还是在四成左右。新能源展车比例大幅提升,展现出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明确趋势。引领电动化风潮的无疑是中国车企。


image.png

2025上海国际车展 动力电池展台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中国品牌在技术路线上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半固态电池、全域800V架构、碳化硅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已经实现量产上车,中国车企正从“技术接受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另外,智能化也是本届上海车展的一大亮点。在今年上海车展现场,几乎所有车型都以智能化为标配,国内头部的智能驾驶企业也入驻了整车展馆,这预示着全球汽车行业正在从“电动化上半场”向“智能化下半场”过渡。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今年上海车展的专业性也愈发凸显。本届上海车展,科技与供应链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明显增长,近50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展区展出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供应链企业参展意愿提升有其内在逻辑。过去,汽车供应链企业因为不直接面向消费市场,较少在车展露面。但在汽车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供应链市场也迎来洗牌机遇。越来越多供应链企业开始注重影响力建设,加深与本地供应链的共建,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这种专业度的跃升,正使上海车展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战略决策中心”。纵观2025上海车展,中国品牌正在以前沿技术定义产品标准,以用户价值重塑商业模式,以开放生态整合全球资源。中国汽车产业走向全球化的路径正在逐渐浮出水面。正如外媒所言:"看懂上海车展,就看到了未来!"


分享到:
上一篇:优化行业宣传生态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在京举办媒体交流座谈会
下一篇:商会发布 | 2025年4月汽车保值率报告
商会动态
  • 商会资讯
  • 要闻
  • 行业资讯
  • 行业政策
  • 信用资讯
  • 行业研究
  • 培训资讯
  • 会员资讯

推荐内容

  • 《“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解读
  • 工商联讯 | 全国工商联有关负责同志就《全国工商联商会调解工作办法(试行)》答记者问
  • 商会报告 | 2021年1月汽车保值率报告
  • 车讯早知道 | 中办、国办: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日产电动汽车将接入特斯拉超级充电网络/蔚来能源武汉制造中心明年最大产能将达1500座换电站
  •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商会公告
  • 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推出深化车检改革优化车检服务新举措
  • 全国工商联举办2024年第六期工商联大讲堂 宣传解读一揽子增量政策
  • 海关总署: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
  • 国家税务总局:进一步落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网站地图|网站声明|关于商会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5号院47幢3层9号 电话:010-68780877; 秘书长:18518534808;加入商会:13810977017;合作咨询:13011296023;技能培训:13691382441
京ICP备14012925号  网站建设:一诺互联
  • 申请加入商会
  • 商会微信公众号
  • 中国车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