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8 日,《汽车车身改色膜施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第五次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圆满召开。本次会议高度聚焦 PVC 改色和 TPU 改色的施工技术标准,围绕拉伸、工艺处理等核心要点展开深度研讨,有力推动这这项团体标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为汽车后市场施工服务标准化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如今,汽车改色成为众多车主彰显个性与呵护爱车的热门之选。为进一步规范施工流程、提升服务品质,这场意义非凡的会议应运而生,针对 TPU 改色和 PVC 改色的施工标准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在热烈且专业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参会的专家代表们围绕施工的各个环节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在 TPU 改色/车衣胶水与涂层问题上,与会者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对于带有涂层的 TPU 改色膜,现阶段不应强制要求技师进行表面打磨处理。这一举措旨在切实减轻技师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关键施工环节。尽管涂层附着力问题尚存争议,但曾丽娟提出的观点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清晰认识到,这不仅关乎技术的发展进步,更是行业实现合作共赢的宝贵契机。主动与厂家沟通产品改进事宜,携手推动行业的良性循环,必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整个改色市场的产品质量。
牵引定位与拉伸思路无疑是改色施工的关键环节。会议明确了拉伸的基本原则,即尽可能做到“不拉伸”或“最小程度的拉伸”,果断摒弃传统的“左侧固定、右侧拉紧”方式。同时,会议详细介绍了三种极具实用性的拉伸思路:局部拉伸针对车身不同弧度部分进行分散式拉伸,能更好地贴合车身复杂多变的形状;中线拉伸巧妙利用保险杠中线作为参考线,保持膜边缘处于松弛状态,有效避免回缩现象;变向拉伸针对凹槽或开孔部位释放应力,大幅减少膜的回弹。这些拉伸思路将被系统整合到拉伸定位章节,为广大技师提供更为清晰、明确的操作指南。
在气泡与瑕疵处理方面,会议也做出了重要的优化调整。气泡处理标准更加细致明确,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微小气泡无需进行额外处理,而直径大于 10 毫米的大气泡则可告知用户让其自然消散。
此外,会议还对总体标准与施工环节进行了规范。明确验收标准将统一适用于湿贴和干贴两种方式,并在相关表格中新增区分栏,以便更清晰地呈现信息。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汽车后市场分会将承担起最终标准的修订确定工作,并及时同步更新给相关成员进行最终确认,确保新标准兼具严谨性与实用性。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 TPU 改色和 PVC 改色施工标准的完善与提升筑牢了坚实根基。我们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团结行业各方力量,加快标准制定与发布进程,推动标准早日落地实施,助力汽车后市场实现规范化、专业化、高质量发展,在全球竞争中树立“服务标准先行”的良好标杆。

